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转轮式除湿机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中国文献CNU公开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的扰流结构,配置于除湿轮式除湿机中的电热装置,内部增设有扰流板,各扰流板相对于入风口呈垂直状,气流进入后碰撞扰流板而散布到电热丝上。[0003]目前市面上的除湿轮式除湿机,其电热装置入风口过小导致入风受阻外,而进入风口的气流容易乱窜,无法有效集中在电热丝加热区域,效能明显降低,前述文献CNU虽然设置扰流板,但不能改善刚进入的气流乱窜问题,制造商必须采用更高功能的电热丝来弥补热能损耗,耗能增加,同时局部升温过高,容易形成安全隐患。[0004]现有除湿轮式除湿机,其电热装置的背面为平面,气流进入后反射效果差,热源利用率低,进而影响到除湿效能。【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节能安全的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通过在风口设置导流板将进风聚焦并导向电加热区域,以达到最佳的空气加热效果。[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7]—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区,加热区安装电热丝,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组电热丝和第二组电热丝,两组电热丝在同一平面内交错排布,第一组电热丝和/或第二组电热丝通电以加热导入的空气气流。[0008]进一步,进风口处设有至少一片导流板,各导流板自风口向加热区延伸以使进风聚焦并导向加热区域。[0009]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并将壳体内腔分隔成反射腔和加热腔,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电热丝固定在隔板的加热腔侧并对着出风口,壳体反射腔的反射面呈弧状结构。[0010]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设有若干扰流板,各扰流板呈辐射结构置于壳体的隔板一侧,扰流板上设有定位孔槽以固定绕于其上的电热丝。[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2]1、本实用新型加大进风口(入风口)增加进风量,同时于进风口叫导流板(导风板),将进风聚焦并导向电热丝加热区域,以达到最佳的空气加热效果,免去了现有除湿轮式除湿机为了达到更好的空气加热效果必需采用更高功率的电热丝弥补。[0013]2、本实用新型进风口处导流板呈倾斜设计,其由进风口向加热区的电热丝延伸,导流板设计,入风均匀分布并引导至各电热丝发热区域,提升热效能。[0014]3、本实用新型反射面呈弧形设计,与现有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电热装置背面为平面设计相比,幅射热源集中反射,强化除湿轮干燥效果。[0015]4、本实用新型两组电热丝设计,可以单独打开或全部打开来适合不同的干燥加热要求。【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示意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风方向示意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气流反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1]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内设有加热区,加热区安装电热丝2,壳体I一侧设有进风口11,电热丝2包括第一组电热丝21和第二组电热丝22,两组电热丝在同一平面内交错排布,第一组电热丝和/或第二组电热丝通电以加热导流板导入的空气气流。壳体进风口处设有至少一片导流板3,各导流板3自风口向加热区延伸以使进风聚焦并导向加热区域。壳体I内设有隔板4并将壳体内腔分隔成反射腔101和加热腔102,隔板4上设有若干通孔,电热丝2固定在隔板4的加热腔侧并对着出风口,壳体I反射腔的反射面呈弧状结构,壳体I内反射面形成热源辐射反射片100。壳体I内设有设有若干扰流板5,各扰流板5呈福射结构置于壳体的隔板4一侧,扰流板5上设有定位孔槽以固定绕于其上的电热丝2,辐射结构是指每一扰流板一端置于壳体底端汇集部,扰流板另一端发射延伸至壳体加热区边缘。本实用新型壳体I加热区周边设有盖板6。[0022]如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气流自进风口进入到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内,气流由导流板导向,进入到隔板一侧电热丝加热区加热,热源由电热丝向各方向辐射出来,其中部分直接由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经过隔板通孔进入到反射腔,藉由壳体同向的弧形反射面(热源辐射反射片)吸引并反射,再次通过隔板通孔并由出风口排出,优点是热源损耗降低,节约能耗,热源因辐射热源集中而增强,强化除湿轮干燥效果。[0023]本实用新型加大进风口(入风口)增加进风量,同时于进风口叫导流板(导风板),将进风聚焦并导向电热丝加热区域,以达到最佳的空气加热效果。进风口处导流板呈倾斜设计,其由进风口向加热区的电热丝延伸,入风均匀分布并引导至各电热丝发热区域,提升热效能。本实用新型两组电热丝设计,最高可达到300W,可以分别打开或同时打开以适合不同的干燥加热要求。[0024]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主权项】1.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区,加热区安装电热丝,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组电热丝和第二组电热丝,两组电热丝在同一平面内交错排布,第一组电热丝和/或第二组电热丝通电以加热导入的空气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口处设有至少一片导流板,各导流板自风口向加热区延伸以使进风聚焦并导向加热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并将壳体内腔分隔成反射腔和加热腔,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电热丝固定在隔板的加热腔侧并对着出风口,壳体反射腔的反射面呈弧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设有若干扰流板,各扰流板呈辐射结构置于壳体的隔板一侧,扰流板上设有定位孔槽以固定绕于其上的电热丝。【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电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区,加热区安装电热丝,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组电热丝和第二组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两组电热丝同一平面内交错排布设计,可以单独打开或全部打开来适合不同的干燥加热要求。本实用新型加大进风口增加进风量,同时于进风口叫导流板,将进风聚焦并导向电热丝加热区域,以达到最佳的空气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反射面呈弧形设计,辐射热源集中反射,强化除湿轮干燥效果。【IPC分类】B01D53/26,B01D53/06【公开号】CN【申请号】CN【发明人】彭博锋,林少玲,温太泉【申请人】厦门唯科健康【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