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蚕发病死后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很难腐败,因此,真菌病又叫硬化病或僵病。由于被寄生菌类的不同,蚕尸体上会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上形成不同颜色的粉被,通常以僵化尸体的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僵病、曲霉病和绿僵病。
感染源
顾名思义,家蚕的僵病是由僵菌引起的。僵菌不仅能寄生家蚕及其它昆虫上,而且在有机残体上也能进行生存。僵菌的孢子多形成于寄生尸体或有机体外部,和大多数真菌孢子一样,特点是数量多,质量轻,可随风漂到各处,一遇到适合的环境即可发芽增殖,且僵菌孢子还对不良环境适应良好。因此感染僵病的病蚕、病蛹、病蛾尸体,养蚕环境中的真菌孢子,野外昆虫受真菌寄生后的尸体和排泄物等(通过污染桑叶和孢扩散等途径传染给家蚕),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传染途径
蚕真菌病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包括接触传染和创伤感染两种形式,其传播介质包括空气、蚕具、蚕蔟,等等。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只要蚕体皮肤接触到真菌孢子,就容易引起传染,尤其是创伤伤口。
发病条件
温湿度
任何真菌病原的分生孢子的发芽生长都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或开启湿度过低环境过分干燥,即使有分生孢子存在,也不一定能引起感染致病。因此,出来控制温度,湿度的控制也不容忽视。
处于发育阶段
蚕儿体皮结构与感染发生关系密切,蚁蚕、小蚕、各龄起蚕、熟蚕和初蛹,由于体皮较薄而粗糙、多皱,且缺少脂质,易为僵菌孢子附着和发芽管穿透。随着蚕龄增长,食桑增多,体皮逐渐骨化,坚硬增厚,对僵菌感染、逐渐下降。
发病原因
未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造成蚕室、蚕具存在僵菌及其孢子。
小蚕大蚕未分室饲养,把养过大蚕的蚕室又作小蚕室用,引起小蚕室带真菌而发病。
发生僵病的病死蚕未严格处理好,乱丢乱放或销毁不彻底,致使真菌扩散。
蚕室内湿度偏大,蚕座内没撒干燥材料,除沙次数少,未对蚕室进行防潮抽湿。
蚕期中,蚕体、蚕座消毒次数少,或未用药消毒。
忽视桑园治虫工作,使发生僵病的害虫污染了桑叶及周围环境引起家蚕交叉传染发病。
综上,梅雨季节高温高湿,除了做好蚕室、蚕具等的消毒工作以及将染病蚕虫处理妥当外,还需要对蚕虫入口的食物进行严格筛选和消毒。另外,梅雨季节湿度高,建议可以开启除湿机进行抽湿,降低室内湿度,遏制僵菌孢子的发芽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