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除湿机系统及除湿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除湿机系统及除湿方法。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开始使用除湿机来改善生活体验。3.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除湿机大多采用人工推动的方式移动到不同区域进行除湿。并且除湿过程中,用户需要等待当前区域除湿完毕后,将除湿机移动到下一区域进行除湿,这一过程中,用户需要多次操作且需要时刻关注除湿机是否除湿完毕,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4.基于此,人们开始研究储能式可移动除湿机,不过相关的储能式可移动除湿机在使用过程需要频繁移动到充电位置充电,从而会延长整体除湿时间;而如果增加储能系统(蓄电池)的容量,则会导致除湿机整体结构增大,不利于日常使用和放置,且会导致成本增加。5.也就是说,相关的储能式可移动除湿机中由于储能系统的限制,不方便用户使用。技术实现要素:6.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除湿机系统及除湿方法,以解决相关储能式可移动除湿机的储能系统的限制导致不方便用户使用的问题。7.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8.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除湿机系统,其包括可移动的除湿机和设置在室内各区域的第一预设位置的充电除湿点;所述充电除湿点设置有电源接口;9.所述除湿机用于,在获取到除湿指令后,按照预设除湿策略依次移动至各所述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并且在除湿过程中,所述除湿机连接至对应的充电除湿点的电源接口。10.可选的,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预设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的排水点;11.所述除湿机还用于,在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时,移动至所述排水点进行排水。12.可选的,所述除湿机设置有报警模块;13.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且所有所述排水点均不可用时,发出报警信息。14.可选的,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各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的湿度检测点;各所述湿度检测点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15.所述除湿机还用于,在除湿过程中,获取当前区域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湿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湿度值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是否结束对当前区域的除湿。16.可选的,所述湿度检测点设置于远离进行除湿过程的所述除湿机的风口的位置。17.可选的,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18.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基于用户操作,向所述除湿机发送设置指令,以将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排水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湿度检测点的其中一或多个,设置为启用状态或不启用状态。19.可选的,所述排水点设置有辅助排水机构。20.可选的,所述辅助排水机构包括导流水槽。21.可选的,所述除湿机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直连供电电路和蓄电池;22.所述直连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除湿机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时为所述除湿机的各用电部件供电以及为所述蓄电池充电;23.所述蓄电池用于,在所述除湿机未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时为所述除湿机的各用电部件供电。24.可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声报警模块,和/或,光报警模块。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湿机的除湿方法,其中,所述除湿机为第一方面第一项所述的移动除湿机系统中的除湿机,所述方法包括:26.在获取到除湿指令后,基于预设除湿策略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27.按照确定的除湿顺序,依次移动至各所述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28.可选的,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预设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的排水点;29.所述方法还包括:30.若检测到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移动至所述排水点进行排水。31.可选的,所述除湿机设置有报警模块;32.所述方法还包括:33.若检测到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且所有所述排水点均不可用,通过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34.可选的,所述基于预设除湿策略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包括:35.基于所述预设除湿策略中用户设置的优先级顺序,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36.可选的,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各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的湿度检测点;各所述湿度检测点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37.所述基于预设除湿策略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包括:38.获取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各区域除湿前的湿度值;39.根据各区域除湿前的湿度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40.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41.在除湿过程中,获取当前区域对应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湿度值;42.基于所述当前湿度值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是否结束对当前区域的除湿。43.可选的,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44.所述方法还包括:45.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设置指令;46.基于所述设置指令,将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排水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湿度检测点的其中一或多个,设置为启用状态或不启用状态。4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4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内各区域的预设位置均设置包含电源接口的充电除湿点,并且使除湿机在除湿过程中连接对应的电源接口,从而不仅可以直接利用电源接口为除湿机的除湿运行提供电源,还可以实现在除湿过程中对除湿机的蓄电池的充电。如此,可以在不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和结构的前提下,避免现有技术中除湿机在除湿过程中频繁移动至充电位置进行充电的问题,也即可以在充分满足除湿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对除湿机的蓄电池容量的要求,进而提高除湿效率,降低除湿机成本,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4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5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5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除湿机系统中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5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除湿机系统中的充电除湿点的设置位置示意图;53.图3为除湿机基于图2中的充电除湿点位置进行除湿时的一种移动轨迹示意图;54.图4为除湿机基于图2中的排水点位置排水时的一种移动轨迹示意图;5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除湿机的除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5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57.为了解决相关储能式可移动除湿机的储能系统的限制导致不方便用户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除湿机系统,以及中除湿机的除湿方法。以下通过实施例对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58.实施例59.参照图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除湿机系统中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除湿机系统中的充电除湿点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除湿机系统包括:可移动的除湿机和设置在室内各区域的第一预设位置的充电除湿点10;充电除湿点10设置有电源接口;除湿机用于,在获取到除湿指令后,按照预设除湿策略依次移动至各所述充电除湿点10进行除湿,并且在除湿过程中,除湿机连接至对应的充电除湿点10的电源接口。60.其中,如图1所示,除湿机主要包括除湿组件1、储水组件2、电源组件3和动力移动组件4,其中,除湿组件1包括冷凝器、压缩机和风机等部件,用于对房间内空气进行循环除湿;储水组件2包括水箱,用于储存除湿过程中产生的除湿水,水箱设置有排水阀,用于排水;电源组件3包括蓄电池以及相关供电电路,用于为除湿机的运行供电;动力移动组件4包括底部的轮子和相关的动力部件(如电机),用于实现除湿机的移动。当然容易理解的是,除湿机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等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除湿机的运行。其中,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直连供电电路和蓄电池;其中,所述直连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除湿机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时为所述除湿机的各用电部件供电以及为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用于,在所述除湿机未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时为所述除湿机的各用电部件供电,其中主要是为动力移动组件供电。61.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除湿机的整体结构布局与现有除湿机类似,本技术所做改进主要在于对整个移动除湿机系统的设置(比如充电除湿点的设置),以及对除湿控制逻辑的改进。6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分别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特定位置设置充电除湿点。不过应当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其他方式划分不同区域,比如,如果某个房间的面积较大,当仅设置一个充电除湿点时,该房间的除湿时间会比较长或者不能很好地对整个房间进行除湿,则此时可以将该房间划分为两个甚至更多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均设置充电除湿点,从而更好地对该房间进行除湿。并且,对于每个区域的充电除湿点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能够满足对所在区域进行有效除湿的要求,且不会对室内的人员或其他设施、设备等造成明显影响均可。63.基于此,除湿机在启动后,可以按照控制器内置的预设除湿策略,依次自动移动至各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也即,在某个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过程中,可以实时或定时检测当前是否已满足结束对当前区域进行除湿的条件,比如,传统方法中,可以在除湿机中设置湿度传感器,用来在除湿过程中实时或定时检测周围环境的当前湿度值,并与预设湿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当前湿度值小于等于预设湿度阈值,则确定满足结束对当前区域进行除湿的条件,或者,也可以为每一个充电除湿点预先设置目标除湿时间,当除湿机在对应充电除湿点的持续除湿时间到达目标除湿时间时,则确定满足结束对当前区域进行除湿的条件;当确定满足结束条件时,除湿机则按照一定的顺序移动到下一个区域的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直至每一个区域都除湿完毕。其中,图3示出了除湿机基于图2中的充电除湿点位置进行除湿时的一种移动轨迹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移动轨迹。6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内各区域的预设位置均设置包含电源接口的充电除湿点,并且使除湿机在除湿过程中连接对应的电源接口,从而不仅可以直接利用电源接口为除湿机的除湿运行提供电源,还可以实现在除湿过程中对除湿机的蓄电池的充电。如此,可以在不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和结构的前提下,避免现有技术中除湿机在除湿过程中频繁移动至充电位置进行充电的问题,也即可以在充分满足除湿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对除湿机的蓄电池容量的要求,进而提高除湿效率,降低除湿机成本,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65.其中,考虑到在具体应用中除湿机需要自动实现与充电除湿点的电源接口的连接,因此,电源接口可使用磁性接头、导向卡扣等结构实现与除湿机的连接,以便在连接时能可靠导向对正,且在退出时能轻便无阻力退出。66.此外,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预设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的排水点20;相应的,除湿机还用于,在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时,移动至所述排水点20进行排水。其中,可选的,所述排水点设置有辅助排水机构,比如导流水槽等部件,以方便除湿机到达排水点后打开排水阀进行排水。此外,水箱水位可通过除湿机内部设置的水位传感器等检测得到。67.具体的,为了减小除湿机的整体结构,其水箱可能不会设置的很大,那么,在除湿完成前,水箱的水可能会已满,此时,需要及时将水箱中的水排出才能继续进行除湿,而如果由用户手动将除湿机移动至特定地点(比如卫生间)排水,则会比较繁琐,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除湿机的自动运行,本实施例在室内预设区域的预设位置设置排水点,排水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或多个,比如图2中,分别在阳台和卫生间各设置一个排水点,从而除湿机在需要排水时,可以就近选择合适的排水点,并移动至排水点自动排水。并且,由于除湿机是“定点除湿”和“定点排水”,因此在除湿过程中需要排水时,可以快速确定排水路线。其中,图4示出了除湿机基于图2中的排水点位置排水时的一种移动轨迹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移动轨迹。68.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设置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且所有所述排水点均不可用时,发出报警信息。69.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除湿机水箱水已满,但所有排水点均不可用的情况,比如,“排水点不可用”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当排水点设置在卫生间,但卫生间房门处于关闭状态,除湿机无法到达排水点。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在除湿机中设置报警模块,从而在上述情况下,可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以提示用户手动排水。其中,报警模块可包括声报警模块,和/或,光报警模块,也即声、光报警模块可任选其一或二者兼有,比如可通过蜂鸣器、语音模块或者发光二极管等等进行报警。70.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除湿机改变除湿区域的过程中以及自动排水的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以及避障等问题,可采用现有的相关技术解决,本技术不再进行过多限制和说明。71.此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各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的湿度检测点30;各所述湿度检测点30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相应的,所述除湿机还用于,在除湿过程中,获取当前区域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湿度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湿度值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是否结束对当前区域的除湿。72.具体的,如果基于除湿机本身设置的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湿度确定是否结束对当前区域的除湿,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判断误差,原因在于,除湿机除湿过程中,其附近的湿度必然小于较远距离的其他位置的湿度,而除湿机本身设置的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湿度刚好是除湿机附近的湿度,则可能会出现检测的环境湿度满足结束除湿的条件,但除湿机所在区域的其他位置并不满足结束除湿的条件的情况。针对该情况,本实施例还在各区域的特定位置(预设位置)分别设置湿度检测点,并在每个湿度检测点均设置湿度传感器,从而基于在各湿度检测点对应的湿度值判断是否结束除湿,相比于传统方法控制更精准。其中优选的,所述湿度检测点设置于远离进行除湿过程的除湿机的风口的位置(因为除湿机的风口处湿度降低最快),从而进一步避免区域内局部除湿达标,但未能有效对整个区域进行除湿的问题。73.此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基于用户操作,向所述除湿机发送设置指令,以将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排水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湿度检测点的其中一或多个,设置为启用状态或不启用状态。74.具体的,智能终端可以包括手机、手操器等终端设备,其上可安装客户端或小程序等;除湿机可通过网络、蓝牙或zigbee等方式与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如此,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对各个充电除湿点、各个排水点或各个湿度检测点的启用或不启用状态进行设置,或者也可同时对充电除湿点、排水点和湿度检测点中的一或多种进行设置。75.当充电除湿点为启用状态时,除湿机可移动至该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否则除湿机不会移动至该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当排水点为启用状态时,除湿机可移动至该排水点进行排水,否则除湿机不会移动至该排水点进行排水;当湿度检测点为启用状态时,除湿机可获取湿度检测点处的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值,否则不能获取(或者即使能够获取,也不会用于进行后续处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启用湿度检测点,则优选为所有湿度检测点均不启用,以简化除湿机后续在判断是否结束除湿时的判断逻辑。此外,当智能终端为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时,通过其还可以远程实现对除湿机的启动控制。76.此外,基于上述的设置有充电除湿点的移动除湿机系统,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除湿机的除湿方法。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除湿机的除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77.s101:在获取到除湿指令后,基于预设除湿策略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78.s102:按照确定的除湿顺序,依次移动至各所述充电除湿点进行除湿。79.其中,除湿指令可以由用户触发,比如用户可通过除湿机上设置的控制按钮等方式触发除湿指令。除湿机接收到除湿指令后,会按照内部控制器的预设除湿策略,先确定多个不同区域的除湿先后顺序,再根据确定的除湿顺序依次移动至各区域的充电除湿点进行自动除湿,除湿过程中,除湿机连接电源接口,利用连接的电源为除湿组件的运行供电,并且,如果内部蓄电池电量未满,则同时为蓄电池充电。如此,可以在不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和结构的前提下,避免现有技术中除湿机在除湿过程中频繁移动至充电位置进行充电的问题,也即可以在充分满足除湿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对除湿机的蓄电池容量的要求,进而提高除湿效率,降低除湿机成本,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80.此外,如果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预设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的排水点,则相应的除湿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移动至所述排水点进行排水。也即,除湿机可利用预设的排水点实现自排水,减少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体验。81.进一步的,若除湿机设置有报警模块,则相应的除湿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水箱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阈值,且所有所述排水点均不可用,通过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如此,可在除湿机不能实现自排水的情况下,通过报警模块提示用户手动排水。82.此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2中,基于预设除湿策略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具体包括:基于所述预设除湿策略中用户设置的优先级顺序,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83.也即,除湿前,用户可预先为室内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优先级顺序,比如设置的优先级顺序可以为卧室(主卧→次卧→…)→客厅→厨房→…,并将设置的优先级顺序存储至除湿机的存储模块;当除湿机开始除湿后,可调用存储模块存储的优先级顺序信息,然后按照用户设置的优先级顺序依次对各区域进行初始。84.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各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的湿度检测点;各所述湿度检测点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则相应的,所述步骤s102中,基于预设除湿策略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可以包括:获取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各区域除湿前的湿度值;根据各区域除湿前的湿度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除湿顺序。85.也即,如果预先在室内的各区域设置了湿度检测点,则可以在除湿前获取所有湿度检测点检测的对应区域的湿度值,然后根据湿度值的大小顺序确定除湿顺序。比如,湿度值越大,则除湿顺序越靠前。如此,可在除湿过程中自动确定除湿顺序,并自规划移动轨迹进行全屋除湿,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86.此外,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除湿过程中,获取当前区域对应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湿度值;基于所述当前湿度值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是否结束对当前区域的除湿。如此,在设置湿度检测点的前提下,可准确判断是否满足结束除湿的条件。87.此外,如果移动除湿机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除湿机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则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设置指令;基于所述设置指令,将各所述充电除湿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排水点的其中一或多个,和/或,各所述湿度检测点的其中一或多个,设置为启用状态或不启用状态。88.也即,通过智能终端,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是否启用各充电除湿点、各排水点以及各湿度检测点,从而按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原理实现对除湿机可运行区域以及运行逻辑的调整。89.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一台除湿机多点的智能移动及其移动轨迹的智能规划,且保证除湿过程不会因蓄电池电量低而中断,实现除湿机整机的轻量化设计,避免多余的成本投入,其提供用户的使用体验。9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91.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92.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93.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94.此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95.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9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9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咨询热线
133-6050-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