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除湿方法
身体有了湿该怎么办?中医里一种说法,“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如果能去看中医医生,给医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是最好的。不过,罗眈也告诉读者,平常注意日常保健,用好4招也能较好地预防湿气对身体的困扰。
1、少淋雨防外湿
“回南天,墙上的是有形的湿,虽然在身体外,可不注意的话,有形湿同样会侵入体内。”在回南天里,家庭最好能除湿,不要让水湿挂在墙上。尤其是一些人家里铺的是木地板,虽然表面看不到水湿,可每到晚上、早晨时,湿气同样会附在上面,这时应该睡在远离地面的床上,也尽量少让孩子在地上玩耍。
现在的天气也是阴雨连绵,尽量少在雨中徘徊,如果可能,就不要在下雨时外出,因为身体接触水湿后,也容易导致水湿滞留在体内。另外,在回南天时,衣服一定要吹干再穿,否则,容易通过未干的衣服侵入人体。
2、多运动排内湿
现代人不喜欢运动,其实对除很不利。“水湿排出体外,要么通过发汗,要么通过小便。”湿重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运动,越是不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其实,通过运动,就能使湿气以汗水的形式直接排出来。
3、食疗减内湿
健脾化湿的同时,更需要减少内湿形成。因此,肥甘厚味的油腻食物,凉性水果、冰品冷饮等生冷食物都应少吃。食疗方法上,可以用莲子、薏米、红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4、穴位艾灸除湿
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可以调动肝、脾、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的过程中,要去找最痛的点,这个点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这“脾经管道”就打通了。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脾经是通过膀胱来排湿的,所以坚持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平时点按承山穴、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中医特色治疗室副主任梁永秀则建议,除了点按穴位,还可以用艾灸。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次最好施灸20分钟以上。
穴位注解
俞府穴:有叫腧中穴,腧府穴。该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线左右三指宽,锁骨正下方
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
三阴交穴: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湿热体质调理方法:1.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否则生物钟内分泌神马的各种紊乱,脸色差,长痘痘。当然啦,这个对好多人来说都好难,好像好多人都有晚睡强迫症,为了调理体质,下定决心要改!2.多运动,帮助疏通毛孔,排毒,还可以锻炼身体。3.饮食尽量清淡,少吃油腻甜食,可以多吃点水果蔬菜。否则治标不治本!4.慎饮酒。5.表乱喝神马苦寒凉茶,不然变成什么寒类体质就更不好调理了。要去湿热又不至于太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有:绿豆汤,既清热又利湿,经常可以在家煮一点来喝;甘草1克加滑石6克的“六一散”,泡水喝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湿热体质是如何形成的:1抽烟、喝酒、熬夜则伤肝胆,进而伤脾胃,从而易促生湿热体质;2长期的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宵夜等会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的紊乱。易促生湿热体质;3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伤肝胆,导致体内湿热无法疏泄,如果再借酒消愁,易生湿热体质;4滋补过度,或本来就已经有内热的倾向,又再进补,易生湿热体质;湿热的人不要大补;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比其它的人更容易促生湿热体质。
咨询热线
133-6050-4599